|
獨樂寺 |
旅遊 >> 天津 >> 獨樂寺
|
獨樂寺位于天津薊縣城西門內。始建于唐代,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于遼統和二年,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。
山門是獨樂寺的大門,門額上懸掛的“獨樂寺”3字大匾,相傳為明代官吏嚴嵩所題。山門內有兩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衛兩旁,俗稱“哼”“哈”二將,是遼代彩塑珍品。山門台基之上立著粗大的木柱20根,4根角柱柱頭微向內收,柱腳略出向外,這是我國古代工匠創造的“側腳”技法,作用是穩定結構,防止建築外傾。每根柱頭之上,累疊著許多形似“鬥”的方木塊和樣子象長拱的曲木。這一組組木構件叫做“鬥拱”。鬥拱是我國古建築所獨具的特征,它不僅美化建築,而且可以減少立柱和橫梁之間的“切力”。鬥拱之上是橫梁,梁頭承託著檁子,它們通過榫鉚,有機地連接在一起,負荷建築物的全部重量,這種框架式木結構,是我國古建築稱道于世的突出成就。山門屋頂作四面坡形,古稱廡殿頂,坡面和緩微曲,簷角如翼如飛,造型別致優雅,這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的又一重要特點。獨樂寺山門正脊的鴟尾,長長的尾巴翹轉向內,猶如雉鳥飛翔,十分生動,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年代最早的鴟尾實物。
走過山門,穿過千年古柏,一座雄偉的樓閣平地崛起,這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築觀音閣。觀音閣高23米,是我國現存雙層樓閣建築最高的一座。它的突出特點是“鬥拱”結構。上下簷的鬥拱粗大雄偉,排列疏朗,起著承重作用。整個大閣的鬥拱種類繁多,因位置和功能的需要不同,共採用了24種結構,和其他構件配合,組成一個優美統一的整體。獨樂寺觀音閣集我國木結構建築之大成,是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結構樓閣。據文獻記載,獨樂寺自遼代重建以來,曾經受過幾十次地震,獨樂寺的山門和觀音閣卻安然無恙。
觀音閣內,一尊高達16米的觀音塑像矗立中央,觀音塑像因頭頂10個小佛頭,被稱為11面觀音,是國內最大的泥塑之一。觀音的兩側侍立著兩尊菩薩,面目豐潤,姿態優美,和唐代仕女畫一脈相承,這是古代雕塑家以當時生活的人物形象施于佛圖的典型實例。觀音閣四壁,繪著五彩繽紛的壁畫,南牆大門兩側是四臂和三頭六臂的明王像,北牆後門兩側和東、西牆畫著16羅漢。這些都是古代藝術中的精華。
獨樂寺自創建以來,一直是宗教活動中心。1961年獨樂寺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如今,獨樂寺已和白塔寺、魯班廟、鼓樓一起成為薊縣古城內的著名旅遊景點。
|
|
 |
|
其他旅遊景點 |
大沽口砲台 天後宮 黃崖關 獨樂寺 盤山 天津電視塔 南市食品街 古文化街 |
|